|   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检验。不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影响,而且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学生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是对各系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为了大力加强我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评价体系。 一、评价目的 本体系是为了促进各系更加重视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公平、公正、准确评价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及其成绩,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评价要素 (一)选题质量 1.选题符合性:课题的正确选择是实施毕业论文(设计)培养计划的关键,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与生产科研实际相结合,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锻炼。 2.题目能体现与社会实践、文化、科技、生产实际和发展需要相结合。选题不应过大、过空、过偏,提倡真题真做,鼓励优秀学生提前参与有关课题的实际研究。 3.题目难度:深度、广度和难度适当,任务具体,进度明确,学生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题目工作量一般应达到12~16周的全日工作量。 4.原则上一人一题,题目较大的,多人同做一个题目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应各有侧重,有独立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其比例应不低于60%。 5.选题新颖性: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重复课题原则上不超过两届,保留课题应有所创新。 (二)毕业论文(设计)水平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察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运用的程度。 2.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考察其独立检索文献并恰当运用的能力。 3.设计(实验)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实验)。 4.计算能力:能进行本专业要求的计算,理论依据正确,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正确。 5.外文应用能力:能应用一门外语阅读、翻译规定的本专业外文资料、撰写外文摘要。 6.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应用相关常用软件,能根据论文(设计)要求进行编程、图表绘制等。 7.写作与文字驾驭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写出符合规范及要求的设计报告、调研报告或论文等。 8.技术经济分析能力:能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的经济分析。 (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1.设计方案可行、计算正确、合理;论据充分、综合分析合理。 2.图表质量:绘制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并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表格规范,手工制图工整、清晰。 3.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撰写水平: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成果。要求项目齐全,中文摘要(300字左右),论文正文内容正确充实、概念清楚、论据正确、方法科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理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4.规范化程度: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的格式、图纸、数据、各种标准和参考资料的运用或引用符合学科(专业)的国家标准;论文、设计说明书符合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提出的撰写规范化要求。 (四)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完整性 有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译文原文与译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设计资料、论文文稿、论文评阅意见、答辩记录与评语等。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考核与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应严格进行成绩考核,在评定中应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保证质量的原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应经过形式审查、评阅和答辩3个步骤,最后由系答辩委员会综合评定,给出成绩并写出评语。 三、指导性评价标准 (一)工科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供指导教师参考) 
    
        
            | 评价要素 | 权重 | 优秀标准 | 及格标准 |  
            | 调研论证 | 10 | 能独立查阅文献以及从事其它形式的调研,能较好的理解课题的任务并提出实施方案,有分析整理各类信息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 能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但分析整理各类信息的能力较差,实施方案不尽合理。 |  
            | 文献综述、翻译、开题报告 | 15 | 查阅文献有一定的广泛性,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和自己的见解;文献综述、翻译材料紧密联系课题,翻译准确,文字流畅。 | 基本能按照要求查阅文献,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较差;文献综述、翻译材料与所学学科专业相关,基本完成规定的翻译工作量,译文无大错。 |  
            | 论文(设计)内容质量 | 30 | 综合分析正确、合理;设计计算正确。 方案构思正确、合理;数学模型构建正确、合理;实验方案合理,数据可靠。 图表正确、符合国家标准,图面质量规范、符合要求。 | 综合分析基本正确;设计计算基本正确。 构思基本正确、合理;建模基本正确、合理;实验方案基本合理,数据基本可靠。 图表基本正确,图面质量基本符合要求。 |  
            | 论文(设计)撰写质量 | 25 | 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项目齐全,内容正确充实、概念清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条理分明、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 基本符合规范化要求、论文结构基本合理,论述基本清楚,但不够严密或说服力不强,语言欠流畅,有少量错别字。 |  
            | 工作态度、完成任务情况 | 10 | 工作努力,作风严谨,遵守纪律;按期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 | 作风欠踏实,无违纪; 基本能完成任务,工作量适中,难度不大。 |  
            | 创新价值 | 10 | 有较大改进或独特见解。 |   |     (二)经管文法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供指导教师参考)   
    
        
            | 评价要素 | 权重 | 优秀标准 | 及格标准 |  
            | 调研论证 | 10 | 能独立查阅文献以及从事其它形式的调研,能较好的理解课题的任务并提出实施方案,有分析整理各类信息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 能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但分析整理各类信息的能力较差,实施方案不尽合理。 |  
            | 文献综述、翻译、开题报告 | 15 | 查阅文献有一定的广泛性,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和评价见解;文献综述、翻译材料紧密联系课题,翻译准确,文字流畅。 | 基本能按照要求查阅文献,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较差;文献综述、翻译材料与所学学科专业相关,基本完成规定的翻译工作量,译文无大错。 |  
            | 内容质量 | 30 | 综合分析正确、合理,论据充分。 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或参考价值。 | 综合分析基本正确。 缺乏理论深度,研究没有实际意义。 |  
            | 撰写质量 | 25 | 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项目齐全,内容正确充实、概念清楚、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文理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 基本符合规范化要求、论文结构基本合理,论述基本清楚,但说服力不强,语言欠流畅。 |  
            | 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 | 10 | 工作努力作风严谨,遵守纪律;按期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 | 作风欠踏实,无违纪;基本能完成任务,工作量适中,难度不大。 |  
            | 创新价值 | 10 | 有较大改进或独特见解。 |   |   (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评阅教师参考)  
    
        
            | 评价要素 | 权重 | 优秀标准 | 及格标准 |  
            | 选题 | 20 | 选题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难度、份量适中,工作量饱满,经努力能完成。 | 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但难度过大或过易,分量过多或过少。 |  
            | 调研论证 | 10 | 能较好的理解课题的任务并提出实施方案,有分析整理各类信息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 分析整理各类信息的能力较差,实施方案不尽合理。 |  
            | 文献综述、翻译、开题报告 | 15 | 查阅文献有一定的广泛性,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和评价见解;文献综述、翻译材料紧密联系课题,翻译准确,文字流畅。 | 基本能按照要求查阅文献,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较差;文献综述、翻译材料与所学学科专业相关,基本完成规定的翻译工作量,译文无大错。 |  
            | 论文主体质量 | 35 | 叙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构严谨合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方法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成果有应用价值。 | 叙述不够简练完整;立论基本正确,论述欠充分,结构基本合理;理论水平不高;文字欠通顺,技术用语基本准确,符号较统一,编号齐全,书写欠规范,图表质量一般。 |  
            | 完成任务情况 | 10 | 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要求的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 | 基本能完成任务,工作量适中,难度不大。 |  
            | 创新价值 | 10 | 有较大改进或独特见解。 |   |   (四)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质量评价标准(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参考)   
    
        
            | 评价要素 | 权重 | 优秀标准 | 及格标准 |  
            | 选题 | 15 | 选题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难度、份量适中,工作量饱满。 | 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但难度过大或过易,分量过多或过少。 |  
            | 报告内容 | 30 | 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结构严谨,论文成果有应用价值,有特色、亮点。 | 思路欠清晰,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概念正确,论点基本正确;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论文结果基本正确。 |  
            | 答辩 | 30 | 回答问题流畅,有理论根据,基本概念清楚。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深入。答辩时间符合要求 | 回答问题不够流畅,概念清楚。问题经提示回答正确。答辩时间基本符合要求。 |  
            | 论文质量  | 25 | 很规范、质量高。 | 基本符合要求,质量一般。 |    四、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一)形式审查 1.形式审查主要是审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的规范性、装订的规范性、必须交纳资料的完整性。 2.各系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审查工作小组,负责本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审查工作。各系可根据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的基本要求,结合本系的实际,制订具体的形式审查要求。审查合格的要在毕业论文(设计)封面左上方签字,并加盖系公章。 3.形式审查应在毕业答辩前一周完成,形式审查合格者才能参加答辩。凡形式审查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或补充。过时仍不能达到要求者,不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4.校外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其论文形式审查和答辩一律回校进行。 (二)指导教师评阅 指导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书面成绩评分表》(指导教师用),对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面、认真地评阅,并按百分制给出评阅成绩。评语字数不少于300字,评语应包括: 1.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的情况及份量是否符合要求; 2.对所学知识运用的情况及独立工作能力的评价; 3.有何创新或采用新技术的内容; 4.外语水平及论文质量; 5.平时工作学习态度。 (三)评阅教师评阅 1.指导教师评阅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在答辩前3天送答辩小组的教师评阅,评阅教师也要认真负责的写出评阅意见,评语不少于200字,评阅后给出评阅成绩。 2.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给出的成绩都及格者,才能参加毕业答辩。 3.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意见出现分歧时由答辩委员会仲裁。 (四)答辩 1.毕业答辩工作由系答辩委员会组织并主持。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7人组成,设答辩委员会主任一人。根据需要,答辩委员会可决定组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设组长1人,秘书1人。各答辩小组具体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名单确定后答辩前报学院教务处备案。 2.答辩委员会成员和答辩小组组长应由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答辩小组成员必须由讲师及以上的人员担任。 3.答辩委员会的职能  (1)审定学生毕业答辩资格。审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是否有重大违规、违纪事件发生。 是否有抄袭行为。 毕业设计制作、撰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中的图纸、图表是否执行相关国家标准。 毕业设计材料是否按时、全部交齐。包括电子文档,并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汇集成一个WORD文件提交,该文档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为文件名。 (2)公布答辩时间、地点和答辩学生名单。 (3)组织并主持全系答辩工作。 (4)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并综合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委员会成绩及评语,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5)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校外专家参加答辩。 4.答辩工作程序和要求 (1)答辩小组组长宣布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开始,并宣布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2)答辩人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答辩人应简要报告以下内容: 课题的目的、要求及其意义。 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参考文献。 论文(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依据和主要方法。 成果及对任务完成的情况:突出亮点、特色及创新性介绍。 体会和改进建议等。 (3)答辩小组提问,答辩人就所提问题进行回答,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提问侧重课题关键内容,可包括: 课题方面的问题。 有关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问题。 鉴别学生独立工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问题。 启发学生进一步拓展视野的问题。 (4)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情况等确定成绩、写出评语(不少于150字)。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总成绩评定 1.评定方法 总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90分为优;90>良好≥80分;80>中等≥70;70>合格≥60分;不合格<60分。要求优秀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0%-15%以内,评定优秀和良好的比例控制在60%以内,其余为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总成绩权重分配: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的评分组成,三部分的比例分别为40%,30%,30%。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1)未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 (2)设计说明书(论文)形式审查不合格。 (3)累计耽误时间超过毕业论文(设计)总时间的1/3。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可申请延长时间学习,延长时间按学籍管理规定执行,经考核(补答辩)合格后,发给相应的证书。 2.评定要求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进行成绩评定时,要求做到: 评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时,必须严格掌握标准,实事求是,正确反映学生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 不从印象出发,更不要以指导教师的声望作为评定该学生成绩的依据。 评分时既要看学生上交的材料,也应考虑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应予以充分的注意。 五、本体系自颁布之日起试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